宅出來的經濟 低成本特性促其成獨立商業(yè)模式

2009-10-24 11:09:14      王超凡

  10月1日前一天,北京下了一場大雨,10月1日當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草堂'秋'睡足,窗外日遲遲",心里默念著,在北京自己的小屋里,想蒙上頭接著睡,被父母電話吵醒,喝令立刻回家。"不是我不想回家啊,而是假期人太多了,車上擠。再說,咱家在唐山啊,離北京也不遠,隨時可以回家啊,干嘛這兩天湊熱鬧……"一邊和父母申辯著,一邊收拾行李。

  一路顛簸,終于回到唐山,接下來的日子就宅在家里了。而我在家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網購和玩網絡游戲。

  期間,給很多朋友打了電話,一邊問候節(jié)日快樂,一邊詢問在做什么。大家?guī)缀醵紩岬?quot;只是呆在家里","上上網而已". "十一"長假,有人回家探親,有人出門旅游,有人張羅婚嫁,有人宴請賓客……當然,也有很多人會像我這樣呆在家中休息,放松心情。除了法定長假外,周末和工作日下班時間,也是如此。這種狀態(tài)被稱為"宅".和朋友談到,我們這樣算不算"宅一族",她說:"算啊,現在流行。""宅男宅女"在唐山這樣的二線城市方興未艾,在我國的大城市中更是屢見不鮮。它通常說的是這樣一群年輕人: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進行社會交往,沉迷于玩電腦游戲、網絡聊天、泡論壇、看動漫、看電視連續(xù)劇,等等。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事物(哪怕和電腦網絡無關),社會交往不多的人,也會被稱為"宅男宅女".他們最大的特點是,習慣于在家解決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商場購物改網絡購物,出去K歌變成聯網打游戲,一起撮飯改在社交網上偷菜挪車位,連看電影都改成直接上視頻網站了。

  這樣看來,我也屬于他們中的一員。朋友問我:"知道'宅經濟'么?我們在家,也是在為GDP做貢獻啊。"上網一搜,"宅男宅女"盛行,"宅經濟"也應運而生。"宅經濟"主要包括電子商務、在線娛樂、游戲為代表的網上經濟以及產業(yè)鏈上其他行業(yè)的商業(yè)交易。網游與網購就是"宅經濟"中兩座最大的"金礦".網購火爆為了節(jié)約成本,也有可能是人性懶惰的原因,一些能在家里點點鼠標、敲敲鍵盤完成的消費行為,已逐步取代外出購物人潮擁擠的辛苦。

  愛美的女士往往在網上挑選衣服、生活用品、護膚品等,而男士多數在網上購買電子設備、工具書等。我一般在網上商場看好衣服款式后去商場試穿,感覺合適再從網上買,只要在家里等待送貨上門,這樣能省下不少錢和精力。如果異地購物,比如在北京買一件從廣州發(fā)出的衣服,最快兩天就可到貨。如果是同城購物,快遞費只需要5元,低于一般的快遞費用。這些便利,使我這樣的"宅一族"樂此不疲。

  除了網上逛商場,網上菜籃子工程也開展得的轟轟烈烈。上海"買菜網"、杭州"天鮮配"、南京"買菜網"等各大網上菜場在全國紛紛火了起來,可以采用"支付寶"、網上銀行、貨到付款、會員卡預存費用等多種支付方式。據悉,網上賣菜主要針對的是那些苦于沒有時間、又懶得跟菜販子討價還價的白領群體。

  網上消費可以說是為"宅男宅女"量身打造的購物通道。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淘寶網,拍拍網也有自己的粉絲,而網購圖書音像類產品的網站則被當當和卓越所壟斷。

[page]

  國內著名調查機構艾瑞咨詢和亞洲最大的零售商圈淘寶網聯合發(fā)布的《2008年度網購市場發(fā)展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網購市場的年交易額第一次突破了千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128.5%.淘寶網在2009年1月份,其交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60%,日均銷售超過3億元,并創(chuàng)下單日銷售4.6億元的網購新高。這其中有"宅一族"做的巨大貢獻。

  "宅經濟"是以"支付寶"這種第三方信用擔保中介作為強勢依托。據"支付寶"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僅通過"支付寶"進行的電子商務日交易筆數峰值已達400萬筆,日交易額峰值突破7億元。隨著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信任擔保支付的普及應用,在網購之外的眾多經濟生活服務領域也開始借鑒"支付寶"的信用擔保經驗,甚至直接借用"支付寶"推出各行業(yè)自己的"支付寶",譬如目前出現的"房產支付寶"、"裝修支付寶"、"婚慶支付寶",等等。這是中國消費的"支付寶現象".除了網購,我們還可以在網上開店,這也是解決就業(yè)的方式,甚至有些全職受雇者也有自己的網店。

  根據正望咨詢去年底發(fā)布的調查,在淘寶、拍拍和易趣等網購平臺上的活躍店鋪數約為105萬個,在內地網購平臺上開設店鋪進行銷售的賣家人數約為117萬人,全國有超過42萬人通過在網購平臺上從事銷售工作的方式解決了就業(yè)問題。而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08年度網購市場發(fā)展報告》顯示,2008年有57萬人通過在淘寶網上開店實現了就業(yè),這相當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業(yè)崗位數的總和。

  網游流行很多"宅男宅女"業(yè)余時間最大的愛好是打網絡游戲。網絡流行這樣一句話,"宅男宅女"撐起網絡游戲的一片藍天。

  根據麥健陸顧問公司的統計,截至去年年中,中國網絡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2.53億人,網絡人口幾乎以50%的年增長速度攀升。而這2.53億人中,有1.5億人是網絡游戲玩家。這個驚人的數字與2007年12月份相比,增長了35%.也就是說,每月有300萬人加入到網絡游戲世界。

  網絡游戲雖非需求剛性,但其花費占收入比重極低,因此需求收入彈性(指需求對收入變化的反應程度)較小。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時期,娛樂消費反而可能得到促進,人們可能會借投身于虛擬世界和追求即時娛樂,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同時,玩網游費用低廉,幾乎人人都負擔得起,即使是那些失業(yè)的人們。

  網游的一個流行趨勢是,大陸的女性游戲人口在大幅增加當中,以最受歡迎游戲的第二名"勁舞團"為例,就是一款以跳舞為主的女性游戲。

  "第八屆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調查"顯示,女性游戲人口的特色是學歷較高,忠誠度也高;此外,時間高于男性,每天游戲時間5小時以上的女性占全部女性用戶的39.6%,男性玩家則為37.8%.這一結果顯示女性對游戲的渴望程度并不弱于男性,且女性玩家的自制力亦弱于男性。

  而且,玩網絡游戲也能賺錢。替別的玩家代練,將游戲人物、裝備、游戲金幣和游戲物品出售給別的玩家,都可以換成錢。

  網絡游戲業(yè)和那些需要巨額資金、周轉速度慢的實體行業(yè)相比,顯示出相當優(yōu)勢。網絡游戲是收入最高的大陸互聯網細分行業(yè)之一。根據新聞出版署2009年3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網絡游戲出版產業(yè)實際銷售收入達18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6.6%.艾瑞市場研究公司預計,未來5年,整體網絡市場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到2012年,中國網游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680億元人民幣,屆時將占全球網游市場規(guī)模的一半。種種數據表明,這波屬于中國的"宅經濟",前景可期。

  據不完全統計,這些企業(yè)獲得的資金達到了數億美元。以售賣3C類商品著稱的360buy京東商城,2009年伊始就獲得了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的私人公司總計2100萬美元的第二筆融資。從2008年開始,主打男性襯衫產品的在線零售商凡客誠品(VANCL)、在線租車公司和游戲開發(fā)商歡熊科技得到啟明創(chuàng)投的投資。類似盛大、巨人這樣的一些公司開始充當類風投的角色,開始提供"三大計劃"、"贏在巨人"的聯合營運平臺,來幫助中小網游企業(yè)和工作室發(fā)展。

  有關專家指出,"宅經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參與者年輕化等特點,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商業(yè)模式。包括依托于網購的第三方支付,快遞配送業(yè)務以及相關的網絡通訊、電腦硬件設備等,都會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