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歷過失敗,錢財散盡之后,這位臺灣名門之后開始致力于用專業(yè)理念幫助中國民間慈善公益組織的成長
文 | 本刊記者 宋元明
來到陳宇廷的住所,他正在二樓吃午飯,菜式很簡單,米飯里拌著蒜薹炒肉絲,坐姿則是他認為最舒服的雙腿盤坐式。三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他都保持著這樣的姿勢,語速緩慢且柔和地談論著他的慈善人生。
見到他時,上身穿著深紅色的對襟中裝,下衣卻是藍色的牛仔褲,右腿的褲子露著個大窟窿。不和諧,卻簡單,隨性而穿,符合他的人生態(tài)度。
在他身后的墻上,掛著藏傳佛教的佛像,家中到處放著佛像。很多人都說,陳宇廷本人長得像佛:碩大的耳朵,可掬的笑容,清澈的目光,再加上個光頭,還有他可以隨手拈來的佛語。
事實上,這位臺灣名門之后的身上有著太多的傳奇色彩:世家子弟,畢業(yè)于普林斯頓大學電腦電機系,又獲得了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學位,曾三進國際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出過家、創(chuàng)過業(yè)……而自1996年對公益產生興趣之后,慈善開始成為他身上最顯著的標簽,為此,他幾乎把自己和父親所有的家產都捐了出來。2006年,陳宇廷發(fā)起成立新公益伙伴(NPP)基金會并任執(zhí)行長,從此致力于援助中國民間公益組織的成長。
世家子弟的演變
陳宇廷的祖父陳誠,曾擔任臺灣“副總統(tǒng)”兼“行政院院長”,是蔣介石的得力臂膀。但陳宇廷卻沒有機會感受祖父的榮耀與顯赫,1965年,他出生的第二年,陳誠因肝癌病逝。
6歲時,陳宇廷跟隨父母從美國回到臺灣,住在臺北市中心一個獨門獨院的房子,位置相當于北京的長安街邊。雖然祖父已經(jīng)去世,但陳家仍然享受著特殊的待遇:門衛(wèi)有一個排的兵力,輪流站崗;三四個廚師、四五個保姆、兩三個司機外加數(shù)個端茶倒水的人。
陳宇廷的少年時期就一直身處這樣的上流社交圈中。其小學是當?shù)刈詈玫馁F族學?!_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同學都是臺灣政界和企業(yè)界名流的子女。放學后,他會邀請同學到籃球場打籃球。他還喜歡桌球、網(wǎng)球、滑雪,并經(jīng)常到俱樂部跳舞。
陳宇廷的父親陳履安和母親曹倩,都是在美國接受的高等教育,他們采用的是西方家庭教育方式,對于5個子女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沒有過多地干涉,教育也不嚴格。這導致好玩的陳宇廷從不好好上課,功課越來越差,讀高中的時候,險些留級。雖然祖父和父親都是臺灣的高官,在家里也經(jīng)常聽父親談“國事”,但這并沒有使陳宇廷思考諸如理想和志向的事兒。
高中時有一天,陳宇廷的二弟跑來對他說:“大哥,爸爸把我叫到他的房間里跟我說,以后陳家就靠你了?!边@句話狠狠刺激了陳,他突然感受到身為長子的責任,“父親大概覺得我實在不太像樣?!?0年后,陳宇廷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在隔壁的房間里。陳履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他在企業(yè)界和政界的朋友們的孩子,幾乎都在美國上學,會講兩三種語言。
也因此,陳宇廷開始發(fā)憤圖強。他跟父親說,他要去美國讀書。而到了美國,他真的很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學,這是他第一次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后,先是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在華爾街工作兩年,他又考到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學位,之后收到了麥肯錫的邀請函。
回顧自己“自由”的少年生活時,陳宇廷也坦誠,生活在那個大房子里面很辛苦,他特別強調,這樣的家庭生活對自己以后做公益慈善并沒有什么好處。
當然,這并不影響陳宇廷從家族中,尤其是從祖父陳誠那里尋找到慈善的基因。他樂于向來訪者講述祖父的故事,例如,在沒有得到蔣介石的應允下,陳誠在臺灣推行土地改革,即“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他還會告訴每個人,陳誠早年在抗戰(zhàn)時,就把獲得嘉獎的獎金拿出來,建設醫(yī)院、學校和傷殘軍人康復中心——祖父的事跡,是家人經(jīng)常樂于談論的。
佛緣
上世紀80年代,陳履安無意中給陳宇廷講的一些故事又一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彼時,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和“經(jīng)濟部部長”的陳履安曾主持了一些特殊的實驗,并接觸到一些佛教人士。雖然一直受著高等科學教育,但陳宇廷還是被佛學所吸引,并在不到30歲時決定出家。“那時就覺得,我就要正悟兩生死,對生死能夠真正搞清楚,能夠真正開悟。”陳宇廷坦誠。
然而,在臺灣的萬里龍泉寺剃度出家,后來又到佛光山、青海玉樹的創(chuàng)古寺參禪后,陳宇廷卻并沒有找到修行的答案。接受別人供養(yǎng),自己卻對別人所求無能為力的生活感到很不舒服,經(jīng)過三年的禪修、打坐、念經(jīng)后,陳宇廷決定還俗?!胺鹦氖庆o中養(yǎng)成,動中磨煉的。”不過另一方面,他也承認這段經(jīng)歷對自己的重要意義:“(出家)對我以后的幫助很大,因為啟發(fā)了我的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要走的路跟其他人就不大一樣。即使是公益的路,也會不同?!?/p>
其實,陳宇廷的夫人央金拉姆,就是藏傳佛教的信仰者。2002年,他們在北京結婚,用的就是藏傳佛教的儀式,而關于他們的愛情,也有更多的傳奇。
除了歌手身份,央金與洛克菲勒家族、巴菲特家族也有著良好的關系,并曾與他們一起做慈善。這層關系也給陳宇廷的慈善之路帶來了許多便利,“她幫忙,主要是幫助我的心態(tài)。因為她的修行比較好,她一直鼓勵我,繼續(xù)把公益的事情做好。繼續(xù)做的時候,有一條路會出現(xiàn)?!?/p>
從“撒錢”到專業(yè)
還俗后,陳宇廷第二次加入了麥肯錫。1996年,他和一家醫(yī)藥企業(yè)去印度,考察洗腎儀器市場。在大大小小的醫(yī)院,他看到了印度的貧富懸殊,窮人生存和生活條件的惡劣,讓他產生了離開麥肯錫專心做慈善的想法。
那時,其父陳履安已經(jīng)投入了慈善事業(yè),擔任陳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宇廷追隨父親的第一步,就是進入陳誠文教基金會擔任執(zhí)行長。
陳誠文教基金會彼時已成立近30年,主要定位于臺灣窮苦人家上不起學的孩子,已資助了五萬多人。然而陳宇廷父子卻將目標放在了中國大陸。他們發(fā)現(xiàn)這里有很多窮人,于是“有些糊涂地到處撒錢”。幾年下來,他們總共捐出去數(shù)千萬美元的財富,陳履安甚至把自己的大房子給賣了。錢捐完了,陳家也開始負債度日?!皼]有想什么叫慈善,這兩個字根本不在我的念頭里面。只想著這個地方要幫助,需要錢,那個地方需要什么東西。到處去募款,有的錢透過我們捐,有的錢就直接捐過去。沒有想到慈善模式,根本沒有想慈善組織要怎么建。”陳宇廷事后承認,“如果有人跟我們講講慈善組織如何運作,我其實能做更多事?!?/p>
這段撒錢式的慈善之路走不通后,陳宇廷2005年第三次進入了麥肯錫。麥肯錫的工作經(jīng)歷,讓他更有效率、邏輯和智慧,這和其慈善之心形成了一種平衡。
2006年,陳宇廷發(fā)起成立了公益事業(yè)伙伴基金會(NPP),而陳的履歷和背景在此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該公益組織背后力量除了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外,還包括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諾華公司、君合律師事務所和摩托羅拉公司等國外公司,以及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國內組織。
憑借純熱情做慈善的“痛苦經(jīng)驗”,讓陳宇廷深深感覺到專業(yè)指導的重要性。他考察到很多慈善機構、公益組織在運用大量資本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就需要發(fā)揮專業(yè)的力量,比如提供財務、管理、營銷推廣和法律等專業(yè)的服務支持,協(xié)助募款和融資。這一點,陳宇廷的妻子央金在資源、資金和項目方面幫了他不少的忙。
在NPP的眾多項目中,陳宇廷最滿意的是青海的吉美堅贊福利學校。這所學校專門幫助失學的牧民和年輕的僧人接受現(xiàn)代教育,提供4年小學和2年初中教育。當時,陳宇廷對這個學校很感興趣,就找了很多專業(yè)人士幫助它,比如介紹幾位企業(yè)家為學校提供每年50至80萬元的基本款項,以及為它找到了200萬元的無息貸款。
然而,NPP遠未達到陳宇廷的預期?!八男Ч€是太小了,加上一些公益組織的人苦得太久了,最大的迫切需求就是錢,對其他東西,并沒有興趣。”他頗有些無奈地說。NPP現(xiàn)在只剩下兩三個人了,陳宇廷正在考慮其下一步的發(fā)展。
其中,有些想法正在成型。
在很多人看來,家族基金會應該永遠掌控在同一個家族那里,這樣,家族的價值觀和榮耀就會一代代傳下去,家族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也會讓一代代人認真負責地做好基金會和慈善事業(yè)。
但陳宇廷并不這么認為。如今,“富二代”或“官二代”的紈绔子弟形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顯然,把家族基金會交給這樣的后代手中并不合適。因此,他透露,除了考慮辦社會企業(yè)或者社會投資基金之外,他還在思考是不是應該做一些針對中國慈善家和“富二代”的培訓——不是那種封閉的課堂,而是類似洛克菲勒家族常常做的那種閉關反省。作為一個名流之后,少年時期荒度光陰的一段經(jīng)歷也讓他對此頗為感同身受。
陳宇廷期待通過閉關式的培訓,讓一些人跳出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的慈悲心?!按缺暮完P心人的心培養(yǎng)出來以后,會帶給自己一個歡喜心?!?/p>
相關閱讀